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德州市实验小学春晖校区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耕节”拉开春日序章。三至五年级的600余名学生卷起衣袖、扛起农具,化身“小农夫”,体验翻土、播种、施肥的全过程,让传统农耕与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学校种植园共占一亩三分地,并划分为若干“班级责任田”。每块土地种植的植物均由学生自主投票决定。记者在现场看到,每块土地都插着带有班级名称的牌子。学生们将要种植的品类包括薄荷、艾草、金银花等中草药,还有茄子、黄瓜等蔬菜,既贴近生活又彰显文化特色。“我们班选的是薄荷,老师说它既是中药又能绿化环境。”参加活动的同学王雨欣说道。
“这是铁锹,翻土时要脚踩锹背借力;这是钉耙,除草后用它平整土地……”活动现场,园艺师手持传统农具进行现场教学。孩子们轮流体验不同工具的使用技巧。五年级学生李浩然在老师指导下成功翻出第一锹土:“原来铁锹比想象的沉,农民伯伯真不容易。”活动现场,除草组、翻土组、施肥组分工明确,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孩子们专注劲儿十足。
该校教导处主任孙超介绍,此次活动,让中医药文化从课本走到田间,让学生对“药食同源”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学校不仅教会学生耕种,更希望他们在躬身实践中理解“耕读传家”的内涵。接下来,该校还将探索建立“种植成长档案”,由学生全程负责作物管护,待丰收时节开展义卖、入膳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劳动获得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作者:陆珍珍 高向阳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老师,您看我种的向日葵马上就可以采摘啦!”9月的一天清晨,在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的农场里,五年级学生王梓轩指着银盘般的 ...
“爷爷,您说的‘清起来’,用普通话是不是‘早晨’的意思呀?”近日,在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的集市上,都司小学学生邢梓茗站在一 ...
近日,在莒县库山乡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里,学生忙着采收白菜、萝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以来,该校以“培养劳动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