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褡腔”走进五岭路小学 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5-05-08 14:34 来源:淄博市博山区五岭路小学 A+A-
-分享-

  为响应“非遗进校园”号召,淄博市博山区五岭路小学春季启动“非遗薪火 童承未来”课后服务课程。4月18日,有“鲁中戏曲活化石”之称的博山褡腔走进校园,为师生献上一场乡音文化盛宴。

  为更好地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学校特聘请博山褡腔非遗传承人侯世圣老师担任“非遗进校园”项目专家。

  副校长胡颖在寄语中饱含深情:“褡腔是博山人的精神密码,从乾隆年间的‘山头梆子’发展至今,成为非遗明珠,它用独特的乡音诉说着家国情怀。希望同学们在‘唱念做打’中触摸历史脉络,在‘一板一眼’里树立文化自信,让褡腔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绽放绚丽光彩。

  侯世圣以戏为桥,引领师生们沉浸式探寻非遗褡腔的奥秘。他详细讲述了褡腔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从其明末清初“山头梆子”的起源,到康熙三十年正式成型,再到如今成为非遗项目的发展历程,让师生们对这一古老艺术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为让师生更直观感受褡腔魅力,侯世圣播放了《拆迁风波》选段。舞台上,演员们用精湛的表演将民间拆迁那些事演绎得活灵活现。唱词中流淌着博山的烟火气息,身段动作尽显传统戏曲的韵味,剧情聚焦民间生活,又蕴含着孝道等传统美德,让现场师生沉浸其中,时而为剧情捧腹大笑,时而为其中的温情动容。传统唱腔与现代叙事相结合的创新表达,成功吸引了少年们的目光,拉近了他们与古老艺术的距离。

  曲终韵未散,文化根长存。此次《方言剧场课》虽已落下帷幕,淄博市博山区五岭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计划引入更多非遗项目,让更多的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绽放光彩,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息。

编辑:白天

审核:周玉森

相关阅读

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 “五育并举”绘新篇 朵朵花儿竞绽放

“老师,您看我种的向日葵马上就可以采摘啦!”9月的一天清晨,在平邑县金银花实验学校的农场里,五年级学生王梓轩指着银盘般的 ...

10-09 10:36《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菏泽市牡丹区都司小学:用普通话“密码”解锁家乡方言

“爷爷,您说的‘清起来’,用普通话是不是‘早晨’的意思呀?”近日,在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的集市上,都司小学学生邢梓茗站在一 ...

10-09 10:4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莒县库山乡中心小学构建“课程+实践+评价”三维劳动教育体系

近日,在莒县库山乡中心小学劳动实践基地里,学生忙着采收白菜、萝卜,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以来,该校以“培养劳动技能、 ...

10-09 15: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