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浪费上百亿…… 教材循环使用卡在教材“生意化”
发布时间:2020-11-17 09: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伍鲲鹏 A+A-
-分享-

卖了一麻袋的旧书,最后只买得起一个麻袋。近日《瞭望》新闻周刊报道称我国教材浪费十分惊人,每年零售数量超过29亿册,总计约260亿元的中小学教材最后大多作为废品被回收。

教材浪费严重是一个老话题了,十余年前开始就一直有媒体和学者关注并探讨我国教材循环使用应该怎么搞的问题,甚至推算出如果循环使用教材,可节约300万亩木材、52800万吨纯净水和633.5万吨煤,或援建4万所希望小学等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每年在讨论,教材浪费的问题多年来依旧未得改善。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早已成为大众共识,从空调调高一度到聚餐少点一菜,我们不断摒弃着各领域奢侈浪费的陋习。但到了教材上却任其持续浪费,以致每逢毕业季废品站总成“教材山”,甚至本应成“古董”的教学磁带捆着教材卖这一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仍在上演。

教材循环使用到底难在哪?表面上看是产业链梗阻加大供需匹配成本,以致循环使用成本太高,或是旧教材破损严重,出于消毒和卫生的需要很难让它们直接进入课堂,又或是循环教材不能随意做笔记让学生只能另买笔记本记录而产生更多浪费等原因。

有的学生家长表示,“主要科目的图书学生天天都在用,蘸着口水翻来翻去,若消毒条件跟不上,我们家长根本不愿意让孩子使用旧课本。”这也确实是限制教材循环使用的现实因素。

但实际上,阻碍教材循环使用最关键的“拦路虎”,还是每年数百甚至上千亿的“教材生意”。出售每一本新书都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收入,循环每一页旧纸都意味着更高的管理成本,所以哪怕浪费再严重,旧书依然只能当废品卖,新生则必须持续购买新书。甚至有种奇葩观点认为,每年在新教材上投入的数百亿,不仅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更是促进消费的必需。

指望浪费拉动内需,何其荒谬!减少树木等方面的消耗,减轻家庭的教育负担……教材循环使用的好处毋庸讳言,其在国外早已非常普遍。在西方国家,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4到5年,而在我国只有半年左右。眼下,我国部分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健康、科学、信息技术等免费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循环使用,可见教材循环使用理论上是可行的。

杜绝教材浪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一环,然而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关利益的存在让教材的循环使用说易行难,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出版社以及教育部门的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期待各方群策群力,制定可行方案以实现教材的循环使用,让教材浪费这个老问题真正得到彻底解决。(评论员 伍鲲鹏)


作者:伍鲲鹏

编辑:史守静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