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思维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绊脚石
发布时间:2020-12-14 09:23 来源:《中国教育报》作者:​张道明 A+A-
-分享-

前不久,有媒体刊发了《校本课程不应是特色化学校建设的噱头》一文,指出当下校本课程存在盲目跟风、缺乏顶层设计、评价不科学、无课时保障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改进的策略。笔者以为,校本课程之所以成为特色化学校建设的噱头,主要是功利化思想作祟。正如文中所说:“一些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流于形式,被当作特色化学校建设的噱头,成为众多博眼球的手段之一。”

由此,笔者想起某地迎接均衡教育检查,要求学校做校本课程,因为可以加分。于是,各校立即召集人马,组织力量:网上查找,下载编辑,排版印刷。大家加班加点,不几日,一本本崭新的校本教材就新鲜出炉了,如此校本课程也就大功告成了。稍微细看,发现这些校本课程内容大多雷同,A校国学经典,B校经典国学,C校传统文化,D校文化传统,基本上是网络的“复制品”。至于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适不适合该年龄学段阅读,有没有错误遗漏,则无人过问。检查完毕,校本教材就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不难看出,这种赶出来的校本课程,纯粹是为了完成上头任务,给学校装点门面,为迎检增加分值,缺少含金量。这种为了课程而课程的作秀行为花钱费力,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并无多大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应该看到,功利化思维正在成为当下学校发展的桎梏,制约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影响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可谓教育绿色发展路上的“拦路虎”,其负面作用不容小觑。无论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办学者,是该重温一下教育本质的时候了,只有去除功利化思维,正本清源,才能让走偏的教育回归正道。

倘若校本课程设置的初衷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偏离了学生的发展,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当弃之如敝履。校本课程要发挥真正的价值和作用,其目标应该指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方面的发展。笔者认为,这就需要学校摒弃唯上的思想,抛开功利化思维,把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真正放在心上。

首先,根据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结合地域资源优势,基于校园文化主题,综合考量上述种种因素确定校本课程;其次,厘清课程主线,搭建课程框架,进行通盘考虑,让校本课程具有系统性,避免零散状、碎片化,学生在序列化的课程建构学习中理解、感悟、内化、践行校园文化,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学校逐渐凝练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自然会赢得口碑与声誉。

譬如,某区域“莲花小学”,地处莲花之乡,莲花与当地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该校确立了“莲文化”为主题,根据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目标与评价标准,开发了语文、数学、书法、音乐、美术、舞蹈、综合实践课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认识了解莲的形状、色彩、味道、性能、功用,涵泳、品味莲所代表的品德意蕴和人格价值。上述校本课程,让学生历经丰富多彩的课程洗礼,发展了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了生命的自我观照和品格的重新塑造,实现了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的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促进学校形成鲜明的“莲文化”特色。毫无疑问,这样的校本课程符合教育规律,切合地域特点,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个性化成长,值得推崇和学习。

总之,教育需要去除急功近利的虚火,校本课程只有摒弃功利化思维,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好顶层设计,保障课时,科学评价,才能促进学校特色化建设,而不至于成为噱头。(来源:《中国教育报》,原载《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作者:​张道明

编辑:冀春鑫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