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健委员:学生“减负”需家校协同
发布时间:2021-03-05 09:38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A+A-
-分享-

“近年来,国家多措并举回应‘减负’热点,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人才成长,但家长的‘获得感’却未与之匹配。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成因复杂,但家校教育在多方面不协同而增加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的问题不容小觑。”谈起“减负”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司法厅副厅长邓健忧心忡忡。邓健曾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长期关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她认为,家校不是相互独立的教育“孤岛”,唯有紧密协同,方可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邓健分析,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不减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家校教育资源占有不均衡,区域、城乡、校际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尚有明显差距,以及“望子成龙”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重了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家长期待借“课后补强”让子女进入名校。二是家校教育权责边界不明确。部分学校将某些应尽职责转嫁给家长,家长代批作业等现象多有发生。家长过于看重成绩,通过课外补习缓解竞争焦虑。家校教育权责边界模糊,相互“越位”甚至“博弈”。三是家校教育方式方法不融合。家校教育方式方法时有冲突,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的落后加重了学生课外负担,期望从课外补习“名师”处求得“良方”,达成期望。四是家校教育交流沟通不顺畅。

针对这些问题,邓健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以协同“共享”为原则均衡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优化设计多轨教育升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成长成才多元途径。同时,持续加大监管整治力度,依法治理整顿各类课外培训机构和网课平台。其次,以协同“共振”为目标明确家校教育权责边界。引导家长转变观念,督促学校尽职守责,严格查处随意提高教学难度、“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制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再其次,以协同“共进”为理念融合教育方式方法。助力家长科学因材施教,促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家校教育方式互补。最后,以协同“共识”为基础顺畅交流沟通。家长要积极主动及时与学校沟通,家校之间要达成共识,真诚交流。发挥学校在家长培训、家校联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家校就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达成共识,协同解决问题。

(作者:赵岩 唐琪)


编辑:曲珈熠

相关阅读

新生宿舍,为何异性家长止步?

宿舍管理是新生接触高校教育的“第一堂课”,其背后的理念与温度,直接影响着新生对大学生活的初始印象。

09-01 08:57“山东教育宣传”微信公众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历史不仅仅需要被铭记,更需要以生动而深刻的方式传承。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我 ...

09-01 09:20《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时代新人

当青春校园沐浴和平阳光,当琅琅书声取代昔日炮火,我们尤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凝望,让那段血火淬炼的伟大抗战精神,如甘泉般滋养新 ...

09-02 08:44山东教育新闻网

ICP备案序号:鲁ICP备16007069号-3
鲁公网备案号:3701030200074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200001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31-5175653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山东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山东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山东教育社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头条号

山东教育新闻网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