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成为了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新高考对比于旧高考,变化非常大。新高考于2020年整体实施,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
就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学校的老师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小学来了研究生当老师,高学历人才走上了小学的讲台。我很高兴身边有这么多研究生的同事,也为小学的孩子们感到开心
抱着篮球的、拿着球拍的、提着旱冰鞋的……同学们熙熙攘攘地奔向各个体育场馆——这几乎是青岛二中每天下午必见的场面。青岛二中“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改革,让体育育人的功能进一步发挥,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和谐发展。
作为一个教育人来看,我身边的五年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就拿我们学校来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板一场”的变化。一板,就是指黑板;一场,就是指操场。
禹城市辛店镇中学,位于山东省禹城市北端的辛店镇,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禹城五中”,1990年更名为“辛店镇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
2018年9月,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职专的大门,看着开满鲜花的校园和同学们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我相信这里会是我升学就业的沃土,新的人生之路将在这里开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翻开五年的记事本,火一般的日子从我们身边划过。“民以食为天”,今天,我想讲讲学生“吃饭那些事儿”。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近些年来教育事业的变化。就拿我的英语课堂来说吧,传统的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如今也变得越来越“智慧”。
在这些年里,作为“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亲历者,我有幸见证了山东教育的发展与腾飞。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班级人数的缩减以及贫困生资助方面。
从教十余年,我一直工作在莱州市教学第一线,作为一名亲历教育改革的践行者和见证者,回头看看教育系统发生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十三五”期间的变化,不禁让我感慨良多。
我很荣幸地经历了从过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板擦的传统教学到投影教学,再到如今的交互智能平板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从2015年到今年正好是“十三五”的五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多媒体智能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虽小,却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自2015年以来,坊子区实施“厕所革命”五年行动计划,截至2020年,全区共完成中小学旱厕改水冲式厕所39个,让更多厕所成为校园的亮丽风景。
“这学校和城区学校没有什么差别。”今年刚入职菏泽市牡丹区大黄集中学的教师李佩说。确实,楼房林立、环境优美的校园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刘平坊小学位于菏泽市牡丹区皇镇办事处西南角,是一所美丽的公办农村小学。我在这所学校已任教十年,见证着这所农村普通小学近几年的变迁与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五年来,身边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有目共睹,今天我们把镜头聚焦身边,一起来感受这五年的成长。
皇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49年,时至今日,和新中国一起经历了70多年的岁月沧桑和风雨洗礼,而当初简陋不起眼的乡村小学,如今已“蝶变”成一体化办公的现代化学校。
近几年来,菏泽市牡丹区吴店中学抓住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先后建设了教学楼、实验电教楼、综合楼、室内体育馆、师生健身中心,完善了内部设施,实现了“班班通”。
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十三五”期间,当地先后投资1.6亿元改扩建四处村级小学、高标准新建镇中心小学,以镇中心小学为龙头,对村级小学实行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
每当春日的风吹过大地,古老的大沙河会披上绿色!不远处,地处大沙河南畔的山东商河县殷巷镇中学,这所承载着父辈记忆的老学校也在“十三五”教育改革均衡化的春风下焕发出活力!
2011年8月28日,山东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在万众瞩目中拉开了帷幕,这给刚参加工作的我提供了良好的自身发展空间,我抓住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认真观看每一个视频,精心打造每一篇作业,做好每一天的观看笔记。
五年前,我还在一所完全小学任教,条件相对来说差一些,没有餐厅。家远的老师中午合伙做饭,家远的学生中午不回家,买个馒头或方便面,配包辣条,随随便便就把午饭解决了。
走进吉家小学,看着今年刚竣工投入使用的新塑胶操场,中间是绿茵茵的天然高羊茅草坪,旁边的高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场崭新又漂亮,与5年前的运动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五年前,小王老师刚刚走出校园,满脸的书生气还未脱,作为优秀的硕士毕业生考入这个离县城最远、最偏僻的乡村小学。初来乍到,巨大的落差使这个年轻人看起来颓废悲观,整天怨声载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孩子们的视野也开阔了很多。而在五年前,这些多媒体教具还是一种奢望。
目前,龙口市126辆中小学校车运行良好,全市14个镇街区1万多名中小学生乘坐这些“幸福列车”上下学。另外,龙口市还有39辆幼儿校车为众多幼儿上下学提供便利。乘坐校车的孩子们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灿烂。
时光荏苒,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当年那个总是做白日梦的小女孩——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崇拜和热爱来到了济南市莱芜区杨庄这片土地。
从一所鲁北地区乡镇的普通小学,升入山东教育早期私立中学求学,再到成为省属第一批公费师范生,再到今年毕业后成为沾化区一所乡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的成长经历,与鲁教息息相关。
坊子区投资1000万元,在我们学校新建一座高标准四层教学楼,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各种功能室配套齐全,那几排低矮的80年代平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我所在的是山东省齐河县表白寺镇实验小学,2015年夏季,崭新的学校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全部绿化、硬化、亮化,配套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
乡村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我们共同见证了“十三五”期间,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校园环境的改善, 山东教育事业必将蒸蒸日上!
教育应似传统武术,讲究循序渐进,教化于无形,追求全面高质量发展。这五年来,我作为菏泽市牡丹区皇镇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见证着这所农村初级中学的“辗转腾挪”。
我们是一所不足300人的乡村小学,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95后年轻教师加入教师队伍,他们像新鲜的血液一样,源源不断运输着氧气,赋予了学校更多的生机与力量,带来了新的见识与视角。
2020年初冬时节,我又一次到县里的几十处中小学、幼儿园转了一圈,想探访一下今冬的学校供暖准备情况。尽管,还没到供暖时间,然而,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今年供暖,他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2018年政府继续投资800余万,接建综合教学楼近3000平方米。2019年,学校对新建教学楼四楼多功能教室进行了改造。2020年学校投资20多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绿化。
五年之前,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这一年,我接手的新一年级属于大班额,我成了77个孩子的“男保姆”。